央行何时降准?探讨货币政策调控与经济复苏的关联性?
7月11日,央行举行2019年第七次(中期借贷便利(MLF)操作),操作规模为6000亿元,与上次持平。为推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,央行决定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,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。此次降准还未结束,市场已经陆续反映降准、MLF到期、OMO、缴税、降准等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,后续降准或仍有空间。
鉴于降准效应尚未消退,政策应对即将是攻坚战,央行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,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,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人民银行在2019年中旬已经降准两次,累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.2万亿元,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。
降准的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,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比较大。会议要求,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强化流动性管理,加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,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支持实体经济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,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,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,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措施将会加快。目前已经有超过45万家企业陆续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,预计全年发行规模超过8000亿元。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8月22日,上半年已有约80家企业公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,包括12家银行、7家城商行、134家民营企业、9家科技创新、5家民营企业、3家交通业等11个行业主体。业内人士预计,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,全年发行规模超6000亿元。
对此,今年的3月份,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提出,稳步扩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覆盖面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,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。上市公司应当用更少的钱发行更多的公司股票,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用最少的钱参与重大科技创新,发挥资本的长期投资和并购的结合效应,共同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。
在此背景下,各地正在进行有序发展。